留学在线 > 艺术 > 留学攻略 > 宾大景观建筑学导师带你玩转建筑设计!

宾大景观建筑学导师带你玩转建筑设计!

2022-11-16 18:07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

宾大景观建筑学导师带你玩转建筑设计!跨4国求学经历,履历才华双爆表导师带你玩转建筑设计!有这样一位学霸老师:跨4国求学经历,先后师从米理、UCL、宾大等院校,专业技能硬核……作为一名热爱授业解惑的专业导师,他通过建筑空间设计相关实践及教学经验,用热情与创造力带来更多的创新碰撞!

景观建筑学导师带你玩转建筑设计!跨4国求学经历,履历才华双爆表导师带你玩转建筑设计!有这样一位学霸老师:跨4国求学经历,先后师从米理、UCL、宾大等院校,专业技能硬核……作为一名热爱授业解惑的专业导师,他通过建筑空间设计相关实践及教学经验,用热情与创造力带来更多的创新碰撞!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ACG建筑空间科系——Ive老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建筑设计世界吧~

ACG人气导师Ive老师

教育背景

本科:

米兰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UCL交换

格罗宁根大学交换

研究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景观建筑学专业

教学风格

认真负责/开朗热情/擅长挖掘学生独特的

灵感/发展学生擅长的话题领域

一、导师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哈喽大家好,我是Ive老师。

我本科就读于米兰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中分别去荷兰的格罗宁根大学,英国的UCL进行交换,硕士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景观建筑学专业,回国后做的主要是战略规划和基础建设投资相关的研究性工作,对于看学科看不同国家的申请院校是有帮助的。

机缘巧合16年开始我就在作品集做老师,这些年帮助很多学弟学妹进行出国申请的指导,同时我个人非常喜欢ACG的积极的团队氛围和包容工作环境,在这里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因此我非常的幸运能加入ACG的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二、关于留学经历

Q1:

您为什么选择出国学习设计呢?相较在国内,您在海外学习感受到哪些明显差异?

Ive老师:

我觉得对于设计而言,最典型的也是国外老师审作品集经常会提到的问题就是脱节比较严重,因为国内应试教育任务书的影响,导致了很多课程就像是为了做设计做设计。

实际上因为我自己呆过几个不同国家的学校,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我觉得最突出的可能是对建筑问题的态度上,或者他们不愿意抹杀任何的可能性,我觉得国内的教育反而看起来有时候比较实际。

Q2:

您的毕业母校及其所在城市给您留下了哪些特别的印象?

Ive老师:

四所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分别位于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

从排名上来说,米兰理工建筑系意大利第一,格罗宁根规划系荷兰第一,UCL建筑系英国第一,Upenn的景观全美第二;

从实际感受上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的状态。

我只能从个人角度尽量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01米兰

首先米兰是我第一个去的国外城市,刚去的时候住的是homestay,小镇上就我一个中国人,现在想想倒是蛮有趣的;

米兰对我而言是一座热情且有趣的城市,非常舒适且适合生活。

POLIMI:抽象性与文脉主义的结合

学术氛围很浓厚,教学上注重于对场地文本的解读,注重对于问题的研究的和设计的推演过程;

教授们对待课程也很认真,记得最后一个Studio的时候,我的老师-意大利城市规划之父Luigi Paolillo-身患癌症那个时候还依然给我们上课,想想还是蛮感触的。

▲助研期间帮助老师写书

现在的老师比如Cino Zucchi,Stefano Boeri的教学风格明显的受到Aldo Rossi,Manfredo Tafuride的影响;

在Studio的推进过程中,会配合大量的讲座和书单,设计课进行的同时会伴随着理论课,历史课,区域经济,社会学等一系列课程;

能接触到一些比较实际和具体的项目,同时也比较有学术性。

▲Patio

上学的时候经常和组员一起,中午去大巴车买餐车panino,晚上去旁边的kebab,在patio边聊天边做模型,Patio的楼上则是图书馆,喜欢安静的同学一般会在图书馆里,很自由很舒适。

02荷兰:风大雨大人直爽

荷兰的妖风真的很大,下雨很多妹子都不撑伞,自行车多的令人发指;

格罗宁根,当时在瑞典的森林刚搭建完一个pavilion,就马不停蹄赶去格罗宁根。

格罗宁根大学:

格罗宁根大学的教学非常的朴实,关注于政策性的研究和影响。

▲凌晨一点到的荷兰,拖着箱子去宿舍结果发现是一条船

03伦敦

如果一个人厌倦了伦敦,那他也厌倦了生活;伦敦非常包容,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的城市。

UCL:

注重探索建筑的前沿领域,看重理论性和实验性,舍弃实际应用性;

捕捉并批判当今的社会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UCL

我当时以第一名的身份申请去UCL进行交换,因为米兰的节奏比较慢,当时对未来比较迷茫,在之前去荷兰交换的时候,有幸在圣诞去了伦敦,所以想体验下伦敦的生活;

UCL其实也是比较重学术传统的,且受到Peter Cook的Archigram和之后参数化的影响比较多,比较注重探索建筑的前沿领域。

04费城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宏观思考,学院式的框架,重视搭建景观学习的框架,忽视个性的培养。

▲Upenn MLA每周一面墙的Review

宾大的景观排名全美第二,在美国应该是独有的景观比建筑强势的学校;

宾大的景观系涌现过很多大师,比如:Ian McHarg,Lurie Olin,James Corner,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

▲Studio

受到前系主任McHarg的影响,Upenn MLA这种教学模式有益得到地方是从城市,区域,国家,国际等不同的角度看待景观,重视学生搭建景观能力的培养;

但是薄弱的地方是不强调个性,并且会限制试验性和探索性的东西,对努力工作产出的要求大于创作和灵感的追求。

Q3:

回顾海外学习和生活的这段经历,您得到的重要收获有哪些?

Ive老师:

开始的时候因为想多了解一些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行业的的发展,因此去了几个学校交换,并且暑期的时候也跑去做哥大暑校,去做崔恺老师组织的中间思库,跟着姜珺老师去做威尼斯双年展,去瑞典的森林里做实木建构,以及去同济做机械臂的项目。

▲和小伙伴们在瑞典建造的木屋

▲同济大学机械臂展览

▲协助姜珺老师做的威尼斯双年展

可能是由于自己的经历比较多元,有时候可能因为过度多元了反而会有点杂乱,既景观又建筑又城市设计的感觉,但是正因为如此,可能才有了多元的感觉,我感觉不仅仅是对于设计,对于生活,也应该呈现一种多元包容的态度。

三、关于留学申请

Q4:

您是如何搜集和整理自己的创作灵感的?有哪些可供借鉴参考的工具推荐给大家?

Ive老师:

我平时看的东西相对比较多比较杂

我觉得刚开始制作作品集最好的方法是看大量好的作品集,比如:ISSUU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站,里面差不多有十几万份建筑类的作品集,我觉得大家在面对很多作品集的时可以想想,为什么几万本的作品集这一本可以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有什么亮点可以让你去停留?

另外像是Harvard GSD的年刊《Platform》,UCL的《Bartlett Book》,Columbia的《Abstract》,Princeton的《Princeton U》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学生作品。

▲哈佛大学设计汇报作品集

《Jakarta:Models of Collective Space for the Extended Metropolis》

素材类:

Pinterest:虽然不完全是建筑的,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建筑资源和案例,我个人是作为资源库来使用的;

Behance:我个人常常用来看平面设计和字体排版一类。

业界咨询:

ArchDaily:这个应该是人手一份的建筑师网站了,不过基本上介绍的都是建成的项目,平剖立面分析图都很全;

Arquitecturabeta:基本上是未建成的项目,效果图参考案例都很棒;

Archidose:汇集了三百多年来全世界各地建筑师的优秀作品;

Dezeen:最新的国际建筑和设计咨询,更新速度很快,包含案例分享和行业咨询;

Goooood: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建筑网站,里面有很多案例,在海外部分有一些朋友的采访和作品集的讲解。

另外可能看的像是事务所一类的比较多,像是BIG的《Yes is More》,OMA的《Roadmap 2050》。

▲《Yes is More》

Q5:

对于即将开始或正在准备留学申请的同学们,您有哪些经验与他们分享?

Ive老师:

国外院校申请最主要就是四个方面,作品集,文书,GPA和语言,GPA和语言在我看来是可以量化的东西,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作品集和语言我认为是变量,加上占据的比例本身很大;

作品集的话,我觉得有个框架是比较重要的,先尝试着去做一版的作品集出来,不要幻想一下子就可以做一个完美的作品集,然后针对性修改;

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设计,能不能反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需不需要重新出图,然后最重要是不要过度纠结,完美主义。

四、关于专业分享

Q6:

您怎么看待本专业的行业未来走向?您有哪些就业建议呢?

Ive老师: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城市化接近60%,8亿多城市居民的国家来说,建筑渗透到每一个城镇的建设当中,我认为中国建筑圈其实是相当大的,并且每年都有新的公司成立,但是为什么例如知乎在内的各种论坛唱衰呢,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建筑圈子的割裂,中老年建筑师各自沉醉在自己的圈子,且互相鄙视,同时统一鄙视年轻的建筑师;

我认为未来的建筑业将会转型升级,集成5G,人工智能等方向,完成产业的细分化;

当前的设计市场,确实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传统的设计行业。从另一方面说,我觉得同学应该从困境中发现机遇,如何去挖掘未来设计的边界,比如元宇宙空间设计。只要人类社会还在继续发展,设计行业一定也是伴随着前进。

Q7:

结合专业特点,您认为对于要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同学们来说,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Ive老师:

我觉得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很重要,其他的像是软件也需要熟练掌握;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能捍卫自己设计的能力。

Q8:

如果仅用几个标签,您会如何概括自己的教学风格?

Ive老师:

我的教学风格更像是跟学生一起完成一个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推演的过程,在他们设计卡壳的时候不会因为尺度过大过小迷失了设计的意图;

我会在设计的每个重要节点带着学生对于之前的成功进行反思,总结思考与收获,然后形成他自己的框架,对我而言,学生形成自己的设计框架,有利于提高设计的效率,但我更希望他们的框架具有成长性,否则有可能会成为探索未来的阻碍。

建筑学作品集成功申请UCL、哥大、宾大

"留学在线网"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123456@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